9月5-7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年會在保定市電谷國際酒店舉行。英利首席科學家宋登元博士應邀出席并作主題報告。
據悉,本屆論壇是在中國工程院指導下,由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財團法人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自2005年首次在臺灣中原大學舉辦以來,歷經十三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謀求應對氣候變遷之策、尋求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來自中國工程院、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聯合攻關中心、全國各知名院校以及海峽兩岸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共同參會。宋登元博士出席年會并作“高效低成本光伏技術進展與突破”主題報告。
報告圍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光伏技術與市場進展及“光伏+”應用方向等內容展開。宋登元博士指出,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產成本大幅下降,轉化效率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了多能互補,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未來,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改善大氣環境助力。
“本次年會展示了一些前沿學術成就和科技創新成果,為我國可再生能源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將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持續發展。”宋登元博士會后表示,未來,英利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以五大國家級研發平臺為依托,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和氣候領域相關各學科間的深度融合。
據了解,英利始終致力于推動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為全球提供超過20吉瓦的高品質光伏產品,相當于植樹7億棵,每年減排溫室氣體1400萬噸,為改善大氣環境做出貢獻。
據悉,本屆論壇是在中國工程院指導下,由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財團法人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自2005年首次在臺灣中原大學舉辦以來,歷經十三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謀求應對氣候變遷之策、尋求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來自中國工程院、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聯合攻關中心、全國各知名院校以及海峽兩岸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共同參會。宋登元博士出席年會并作“高效低成本光伏技術進展與突破”主題報告。

報告圍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光伏技術與市場進展及“光伏+”應用方向等內容展開。宋登元博士指出,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產成本大幅下降,轉化效率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了多能互補,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未來,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改善大氣環境助力。
“本次年會展示了一些前沿學術成就和科技創新成果,為我國可再生能源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將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持續發展。”宋登元博士會后表示,未來,英利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以五大國家級研發平臺為依托,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和氣候領域相關各學科間的深度融合。
據了解,英利始終致力于推動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為全球提供超過20吉瓦的高品質光伏產品,相當于植樹7億棵,每年減排溫室氣體1400萬噸,為改善大氣環境做出貢獻。